种植密度过大,不利于通风透光的情况下,高温高湿环境容易产生。
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。发病温度范围21-32℃,最适宜的发病环境,温度为23-27℃,相对湿度95%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到采收中后期。发病潜育期7-10天。夏孢子侵入时需高湿,夏孢子在10-30℃温度范围内萌发,适宜温度为16-。
豇豆锈病主要发病盛期在5-10月。年度间夏秋高温、多雨的年份发病重;田块间连作地、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;栽培上种植过密、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;偏施氮肥或种植抗病性差植株,也易造成豇豆锈病的发生。
菌主要以冬孢子随同病株残体留在地上越冬,在南方温暖地区夏孢子也能越冬。冬孢子萌发时产生前菌丝和小孢子,小孢子侵入寄主形成初侵染。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,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及夏孢子,孢子成熟后,孢子堆表皮破裂,散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,藉气流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在植株整个生产期间,夏孢子起重复侵染作用。
早晚重露、多雾易诱发本病。此外,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、种植过密、偏施氮肥,发病也较重。
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。翌年春季借气流传播,病菌产出芽管直接侵人叶片,经多次重复侵染,直到秋后,产出冬孢子越冬。但南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冬和越夏。发病盛期在5~10月。夏季高温、多雨发病重。田间多年连作、排水不良、种植过密时发病重。
度间夏秋高温、多雨的年份发病重;田块间连作地、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;栽培上种植过密、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;偏施氮肥或种植抗病性差植株,也易造成豇豆锈病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