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姑钻心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发生3-4代,以老熟幼虫在慈姑残茬叶柄中越冬,次年5-6月化蛹、羽化、产卵。第一代、第二代幼虫危害高峰期分别为7月中旬和8月中旬,第三代危害最重,幼虫发生期为9-10月。成虫昼伏夜出,羽化后3-4天产卵,卵产在慈姑叶柄和叶片上,以叶柄中下部为主。初孵幼虫沿叶柄下爬至离水面1-3厘米处,一般在3小时内群集蛀入茎内,并随着茎髓向上蛀食,2龄后可转株危害。
慈姑钻心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发生3-4代,以老熟幼虫在慈姑残茬叶柄中越冬,次年5-6月化蛹、羽化、产卵。第一代、第二代幼虫危害高峰期分别为7月中旬和8月中旬,第三代危害最重,幼虫发生期为9-10月。成虫昼伏夜出,羽化后3-4天产卵,卵产在慈姑叶柄和叶片上,以叶柄中下部为主。初孵幼虫沿叶柄下爬至离水面1-3厘米处,一般在3小时内群集蛀入茎内,并随着茎髓向上蛀食,2龄后可转株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