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大斑病传播途径:该病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。成为翌年初侵染源,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。田间侵入玉米植株,经10~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,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。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,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。玉米大斑病发病条件:温度20~25℃、相对湿度90%以上利于病害发展。气温高于25℃或低于15℃,相对湿度小于60%,持续几天,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。在春玉米区,从拔节到出穗期间,气温适宜,又遇连续阴雨天,病害发展迅速,易大流行。玉米孕穗、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。低洼地、密度过大、连作地易发病。气温低,湿度大是玉米大斑病发病条件。
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抗病性有关外,还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。当温度达到20℃—25℃、相对湿度达到90%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。如连续阴雨几天突然放晴,会爆发大斑病。
借气流,雨水传播。气温低,湿度大是玉米大斑病发病条件。
适宜气温(20度)在相对湿度较大时,易发生流行,且通过风雨传播。